原文网址:实力派作家周祥德:中国书法通史千字文
实力派作家周祥德:中国书法通史千字文
更新时间:2025-08-09 关注:2675
【歌行体·五言韵文】
为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及中华书法爱好者而作
中小学书法教学·课外读物
中华书法爱好者·最简读书
前 言
【一】该文仿古代《千字文》和《续千字文》,以唐代《歌行体》为文体模式,为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书法培训和中华书法爱好者而作;全文收录中华书坛五千年的大事件、一百二十位大书法家及一百八十件传世碑贴或墨迹珍品,并按朝代阐述其演变简史和流派风格;该《千字文》采用五言韵文,全文二百句,一百韵;正文一千字,无一字重复;正文后附一万字注释。
【二】我国南朝梁代周兴嗣撰写的《千字文》,基于古代历史背景,主要选择“古代用字”,现代青少年理解难、书写难、记忆难;该《中国书法通史千字文》,结合当代社会特点,重点选择“现代常用字”,通俗易懂,便于书写、有利记忆、更适合现代青少年和书法爱好者学习使用。
【三】本《文》共收录 120 位书法大家,重名·重姓·重字者高达二分之一以上,为确保全文无重复字,基本参照古人在《千字文》、《书谱》、《自叙帖》和《草诀百韵歌》中的方式:
一是“全称不变”,如:王羲之;
二是“只用姓”或“只用名”,如:颜,代表颜真卿;孟頫,指赵孟頫;
三是“采用姓名中的其中一个字”,如:献,指王献之;铎:指王铎;
四是“采用姓名中的一个字加尊称”,如:刘君,指刘德升;
五是“只用书家惯用笔名”,如:逸少,指王羲之。
六是“采用名字中的一个字加笔名”,中间用间隔号“·”分开,如俊·硕,指吴昌硕,原名吴俊,字昌硕,这里合称俊硕。
【四】本《文》共收录 180 件碑·帖或墨迹珍品,也基本采用古人的简称方式:
一是“首选碑帖名称的第一个字或前几个字”:如《快雪时》代表《快雪时晴帖》;
二是“选第二个字或几个字”:如《教序》代表《圣教序》;
三是“选碑帖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或几个字”:如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只用《跋》字。
四是删掉了后人在碑帖名称之后增加的“碑”、“帖”字;
五是凡碑帖墨迹名称全用“书名号”《》括起来:若五字一句中出现了多个碑帖名称,“就用一个书名号包含 2 个以上碑帖简称”,且中间用间隔号“·”分开,例如:《苕·蜀·珊》代表《苕溪卷》、《蜀素帖》、《珊瑚帖》。
【五】每 10句话(50 个字)之后,附有通俗易懂的“注释”词条,对疑难字加注了拼音,每 50个字为一个单元,共 20 个单元。
【参考文献】
(一)南朝梁代·周兴嗣《千字文》:
(二)宋·侍其玮《续千字文》;
(三)明·韩道亨《草诀百韵歌》:
(四)唐·李白的“歌行体”作品《将进酒》;
(五)唐·杜甫的“歌行体”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该《文》中定有谬误之处,敬请书家前辈、书法爱好者、书法教育工作者及媒体编辑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随时修改、补充、完善。
编者 周祥德
2024年10月
华 夏 五 千 年 ,
书 法 一 脉 连 ,
名 家 耀 星 辰 ,
珍 品① 传 经 典 。
炎 黄② 仓 颉 字 ,
鸟 兽 符 号 变 ;
殷 商③ 甲 骨 文④ ,
“卜 辞 档 案 ” 苑 ;
两 周⑤ 钟 鼎 · 金⑥ ,
春 战⑦ 石 鼓 · 言⑧ 。
注释:
①珍品:宝贵的作品;经典:具有历史价值的典范性和权威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民族文化的瑰宝;传经典:传承历史文化。
②炎黄:指上古时期的炎帝和黄帝时代,炎黄创造了华夏民族;
仓颉:指黄帝的史官仓颉,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明汉字的人;仓颉奉皇帝之命造字,他看到一只凤凰飞来,便照形画下来,再观察鸟兽万物的痕迹画出不同的符号,仓颉把这种符号叫字,这就是我国最早的象形字,从此告别了“结绳记事”年代,开启了汉字新篇章;变:此处作名词,指字的改变
③殷商:指中国历史上的“殷商”时代。
④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发现最早的文字,刻在甲骨上,故称“甲骨文”;已发掘 15 万片甲骨,4500 个不重复的单字;甲骨文是中国书法的起源,多用于“占卜记事”,又名“甲骨卜辞”;在河南殷墟发掘了“甲骨文占卜档案库”,由此建立了“殷墟博物苑”;苑:学术荟萃的地方。
⑤两周:指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史书合称两周。
⑥钟鼎·金:指“钟鼎文”,也称“金文”;古人在青铜器上刻字叫“钟鼎文”,因古代称钟鼎为金,故也叫金文,传世佳作有:《大盂鼎》、《小盂鼎》、《散氏盘》、《墙盘》等。
⑦春战:指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⑧石鼓·言:指石鼓文,是刻在 鼓形石碣上的文字,是记录皇帝游猎的《四言诗》;简称“石鼓·言”;石鼓文是石刻之祖,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
秦① 定 大· 小 篆 ,
单 画 横·竖·弯 ;
李 斯② 构 玉 箸 ,
奎 藻《琅·封·山》。
仲 分③ 程 邈④ 隶 ,
撇 捺 钩 折 点 ;
汉 期⑤ 达 极 致 ,
蚕 头 雁 尾 显 ;
邕 郞⑥《熹》规 矩 ,
纵 势 更 宽 扁 ;
注释:
①秦:指我国秦代,首位开国皇帝秦始皇统一了文字,把秦之前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定为“大篆”;把大篆简化整改后叫“小篆”,也称秦篆;定:取自秦始皇的“定书”。
篆:指“篆书”,单一的笔画线条,只有“横、竖、弯”,沒有撇、捺、钩、折、点。
②李斯:是小篆创始人,是“中国文字工程总设计师”,更是中华书坛第一位留下名字的伟大书法家;构:取自古代“构字法”暨:“笔画构成法”。
玉箸:古人把“小篆”叫“玉箸(zhu)篆”,由李斯撰写的小篆杰作:《琅琊台刻石》、《封泰山碑》、《峄山》刻石,简称《琅·封·山》;奎藻:古人指帝王的诗文书画。
③仲:指东汉书法家王次仲,史称“八分体鼻祖”;王次仲把李斯篆书等书体整合成“八分体”;
分:是“分书”的简称,也叫“八分体”。其特征:突出撇捺、左右分布、具备隶书特点。
④程邈:是秦汉人,他在服劳役期间,把大小篆整改为 3000 字的隶书报秦始皇,秦始皇称善,将其减刑提拔为狱吏,并下旨“定书”,因程邈是个徒隶,故将他的字称为隶书(或佐书)。
隶书:隶书改变了篆书笔画,出现了“撇捺钩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⑤汉期:指我国汉代,又分东汉和西汉两个时期,史书统称“汉朝”或“汉期”。
汉隶:东汉隶书出现了“蚕头雁尾”,使隶书达到更精级,发展到最高峰,故称“汉隶”。
⑥邕∙郞:东汉大书法家蔡邕,又名蔡中郞,有史料简称“邕∙郞”,其传世作品《熹平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石经”,名家评论“中规入矩”,使隶书由纵势变为横势,出现了“横向宽扁”,进一步规范了隶书;更: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改变”。
《曹·礼·颂·乙瑛》①,
佐 貌 已 臻 善 。
刘 君 ② 萌 行 押 ,
签 暑 易 而 简 。
杜·崔 ③ 奠 基 章 ,
史·象 ④ 《急 就》全 ;
张 芝 ⑤ 改 今 草 ,
写 速 不 再 慢 。
许 慎⑥ 著《说 解》 ,
《六·部》查 词 源 。
注释:
①汉隶代表作:《曹全碑》、《礼器碑》、《石门颂》、《张迁碑》又名《张迁表颂》、《乙瑛碑》这里简称《曹·礼·颂·乙瑛》,颂指《石门颂》和《张迁表颂》。佐:指佐书,是隶书的早期名称;佐貌:指隶书的整体面貌;臻善:达到齐备、完美、极致。
②刘君:指东汉末年刘德升.字君嗣,时称刘君;他为了使签约简便快捷,阐去隶书的蚕头雁尾,改为“行押书”,后人简称“行书”,流传至今,成为最流行书体; 行押:指签字画押;签署:指签署合约;古人称行押书是隶书的“易写体”和“简化体”,该文简称“易而简”。
③杜·崔:是东汉前后的两位大书法家杜度和崔瑗,史称“章草奠基人”。
章:指章草;杜度名作《草稿》及崔瑗的《草书势》是章草的奠基篇。
④史·象:指西汉人史游和三国(吴)时期的大书法家皇象;
《急就》:全称《急就章》,由史游编、皇象书,全书 2144 字,是章草的最佳范本,章草原名“急就书”,后来改为“章”草,都是取自《急就章》。
⑤张芝:东汉大书法家,今草创始人,世称“草圣”,又名“今草的祖先”,张芝把章草整改后变成今草,今草又分为“小草、大草”,是当代最流行的草书。写速:这里指“书写速度”。
⑥许慎:是东汉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大字典的创始人;
《说解》:全称是《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大字典,全书收录 9353 字,例举字根 540 个,创立 540 个《部首》,开创部首检字的先河;《六书》,是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部》指《六书》和《部首》;查词源:查文字的来历和起源。
魏 晋 南 北 朝 ① ,
翰 林 掀 波 澜 ;
繇 侯②“真”鼻 祖 ,
遗 存《表·白·田》。
碑 碣 幢 ③ 浑 穆 ,
《鲁·瘗·爨》绮 艳 ;
墓 志 铭④ 遒 劲 ,
《司·罗·女》耐 看 ;
造 像 记 ⑤ 威 武 ,
《释·弥·始》⑥傲 岸;
注释:
①魏晋南北朝:是汉朝之后的“中国书法觉醒期”,在此期,各类书体更加规范,楷书逐渐形成,
并出现魏碑的四种书体:碑碣、墓志、摩崖刻、造像记;翰林:指书坛。
②繇侯:指东晋钟繇,因封爵“乡侯”,故史称繇侯,钟繇整合隶书和八分体,发明了楷书,楷书也叫“真书”,故称“真书鼻祖”;钟繇遗留下来的小楷代表作品:“表”指《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白”指《白骑帖》,“田”指《墓田》帖。
③碑碣:是魏碑的四种书体之一;魏碑也叫魏楷,包括四种书体:碑碣·墓志·摩崖刻·造像记。
碑、碣、幢:顶部方者为“碑”、顶部圆者为“碣”,整体圆柱形者为“幢”。
碑碣的代表作《鲁郡碑》又名《张猛龙碑》、《瘗鹤铭》和《爨龙颜》、《爨宝子》,这里简称《鲁·瘗·爨》;浑穆:是清朝康有为的《魏碑十美》之一;绮艳:指文风“华美艳丽”。
④墓志铭:主要有:《司》指《司马显姿·司马昞·司马悦》墓志;《罗》指《罗宗》墓志;《女》指《张黑女》墓志铭,又称《张玄墓志》;耐看:指作品美好,反复观看和欣赏。
⑤造像记:又名“佛像记”,是奉佛造像并记录;威武:指佛像记有气势;
⑥释·弥·始:是造像记代表作:《释迦像》、《弥勒菩萨》和《始平公造像记》,这里简称《释·弥·始》;傲岸:傲骨不俗。
摩 崖 刻 ① 瑰 丽 ,
《郑·郙·庙》 刚 健。
翘 楚② 邯·韦·铄 ,
轶 群 羊·薄·虔 。
至 圣 王 羲 之 ③ ,
顶 峰 谁 能 及 。
雄 强 《换 鹅·赞》④,
潇 洒 《兰 亭·毅》;
龙 腾《十 七·初》⑤ ,
缜 密《丧 乱·姨》⑥。
注释:
①摩崖刻:是魏碑中最浑朴的书体;瑰丽:珍奇美丽。
《郑·郙·庙》:是摩崖刻代表作《郑文公碑》、《郙阁颂》和《曹植庙》碑;刚健:指摩崖刻
的风格和姿态风骨刚健。
②翘楚:指某一领域最杰出的人物;邯:指邯郸淳;韦:指韦诞;铄:指卫铄、卫夫人。
轶群:指超群、出众的人物;羊:指羊欣;薄:指薄绍之;虔:指王增虔。
③王羲之:世称“中国书圣”,此文用“至圣”,意指“最神圣的”,以别于后来的“亚圣”、“二圣”、“小圣” 等。由王羲之创立的东晋“书法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人能及。
④《换鹅》:指王羲之楷书《黄庭经》,原名《换鹅帖》;《赞》指王羲之楷书《东方朔画赞》,也叫《画赞》。潇洒:指书法“超逸绝伦”;《兰亭》:指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晋尚韵”代表作;《毅》:指王羲之的《乐毅》论,古人把“乐毅论”和“兰亭序”齐名。
⑤龙腾:释义:如龙飞腾;喻意:笔势遒劲。
《十七》:指王羲之名作《十七帖》;《初》:指《初月帖》。
⑥缜密:指书法细致精密;《丧乱》指《丧乱帖》;《姨》指《姨母帖》。
珣 ①《伯》献《中秋》 ,
骊 珠《 快 雪 时 》;
乾 隆 御 三 希② ,
收 进 内 廷·室 。
萧 衍③ 令 编《次》 ,
兴 嗣 ④ 夜 纂 毕 ;
隋 智 ⑤ 手 抄 册 ,
-
上一篇: 实力派作家周祥德:中国书法通史千字文
-
13401086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