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散文学会党支部与基层党支部签订联建共建协议10月10日,中国散文学会党支部与北京石景山区作家协会功能型党支部、北京市石景山区广宁街道高井路社区党委在石景山区广宁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成功举行联建共建签字仪式。中国散文学会党支部书记、会长叶梅,中国散文学会秘书长董彩峰,中国散文学会党支部委员、副秘书长王晋军,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安军;广宁街道党委委员吴武军,高井路社区党委书记、主任薛海艳,广宁街道党群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谷子健,高井路社区党委副书记吴星宇,广宁街道综合办公室副科长季晓雨;北京市石景山区作家协会功能型党支部负责人、主席李金明,石景山区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代志强,石景山区作家协会监事长董峰,石景山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卫如珍参加。大家共同见证了联建共建签约,并各自发表了落实联建、共建协议的具体方案,并进行了深入友好的交流。叶梅认为联建共建的签约特别有意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学是丈量前行的工具。文学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满足时代需要?每一个文化工作者如何真正走进人民群众、走进时代?她指出,签约只是开端,不能流于形式。我们要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将实事做好,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呈现新时代首都风貌,以五彩之光,展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薛海艳为与会人士详实介绍了广宁街道的基本情况和借力冬奥实现腾飞的区域特色,以及当下正在着力进行的冬奥遗产再利用、有机更新、加快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等各项工作情况。她期待今天的签约开启精神文化共援共建的新征程,将活动落到实处,服务老百姓,让社区更美好。李金明表示,成功签约对作协的党建工作迈出了一大步,并强调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至关重要。大家要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将党的精神及时传达,融入到每个作家的生活和工作及写作实践中,书写新时代人民至上的壮丽篇章。此次签约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整合优质资源、推动共建共享为原则,充分发挥共建双方的特点和优势,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会议形成了将通过:读一本好书,举办一次主题党日活动,组织一次党员干部交流,办一件好事实事,共同组织其一次意义的参观活动等具体内容。随后,与会人员参观了“冬奥展厅”、“广宁展厅”和多功能厅,重温了冬奥的荣光,感悟了广阔天下小而美的十美广宁;并走进素有“冰雪学校”之称的石景山电厂路小学,感受了师生们“立足当下,心怀高远”的精神风貌;大家还走进历史悠久的麻峪村参观,了解了其作为最早形成的古村落之一发生的巨变。(石作协)2024-10-13
-
李忠义|诗词赏析立秋前日同宋博士伉俪游林州千瀑沟一云绕雾笼雨弄柔,瀑欢鸟啭锦鳞游。应奇一幅千秋画,景致高情尽被收。二擎日青峰势暗惊,菊潭瀑下啭秋声。瑶台雄秀今谁见,天柱寻常野陌生。和宋博士伉俪游广州宝墨园宝墨夏园画意深,荷花塘水浅浮林。八千锦鲤云光戏,十万奇珍世代钦。美景接霞随处妙,芳林争翠自清阴。繁华呈瑞妖娆地,千载留真最摄心。梦登太行天平山周天诗兴驰春媚,天路西望意气飞。可恨无空携友老,天平直上梦乡归。九月九日同李校长登太行山枫红秋翠菊飘香,水澈平湖鲤戏浪。放眼画屏开百里,登高云海意飞扬。安阳母亲河一曲洹河九重天,不羁东下断云烟。暗香浮动清波上,好使风鹏万里船。鹤壁樱花樱臂粉云绒,风摇万点红。西施妖娆影,舞进鹤城中。劝儿冉冉旭东升,悠悠霞蔚蒸。风华正少小,莫废志云凌。凭水飞金鲤,腾风壮乳鹰。云梯随处有,劝尔快攀登。作者简介李忠义,安阳市北关区政协二级调研员,北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河南省诗词协会会员、安阳市诗赋协会会员。2024-10-13
-
陈宝璐|70年风雨兼程,展望新世纪谱写新章曾记否建国之初兴百业,专建前辈争在先走沙土,踏荒原挽起袖子建家园唱不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看不够,漳河的水呀太行的天战酷暑,斗严寒,驻荒野工地苦干无日夜不怕苦,不畏险建设上党上一线钢涛的脊梁铁打的肩钢铁队伍勇向前任年华蹉跎了岁月让坚持凝结成信念几经风雨几经磨炼终于彩蝶破茧建成大业地区撤销八五晋城建市专建名归晋城从“专建”到“市建”名可更迭,威猛不变铁军跨马从头越从“计划分配”到“市场竞争”勇干改革,探索无限三晋雄起我市建建设晋城,扎根晋城茁壮苗长成大树参天拓展省内,放眼全国振兴之路任重道远一业为主,多元经营谋求发展已是意志坚定如今建工集团,是七十年艰苦磨炼如今华彩齐身,是七十年辛劳积淀如今誉满三晋,是七十年精益求精如今功成名就,是七十年无私奉献看资质房建,市政,公路,管道,地基,加固,安装,机电,消防等等涵盖工程各专业看形象工地整洁,文明施工,杜绝事故保安全制服统一,标语醒目,俨然一道风景线看业绩“省级文明地”“绿色工地”“凤城杯”工程“全省优秀建筑企业” “全市骨干龙头企业”经营业绩再创新高,各项指标排前列看文化职工技能培训讲座,外出观摩开眼界联谊比赛技能展示团建活动内容全百年大业,启后承前晋城建工人与时俱进求创新,敢为人先千秋功绩,代代相延新一辈传承薪火,争立潮头浪尖用智慧和汗水创建筑精品,攀三晋之巅岁月荏苒转眼间,风雨兼程七十年沧桑巨变,岂是三语两言尽追忆,创业艰辛胜苦连看如今,高楼林立功名全丹河畔上一声吼晋城建工!晋城建工!作者简介作者:陈宝璐,笔名亮剑,大学学历,山西晋城人,高级政工师。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郦道元文学院签约作家,郦道元文学院副院长,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第五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作品先后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全国及文学微刊发表。八次获得全国文学大赛一等奖、金奖。2024-09-30
-
光磊|国庆情怀文/光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像冉冉升起的旭日一路领航一路辉煌七十五周年历尽沧桑越过艰难险阻从井冈山到瑞金遵义闪耀着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从五次反围剿到四渡赤水从二万五千里到六盘山上我们的红军是一支打不烂摧不垮的革命队伍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保卫延安、保卫黄河充分体现了优秀的中华儿女爱家乡、爱祖国、爱和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铮铮铁骨、正义之战闪烁中华民族之强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越过千山万水淹没黄尘古道也改变不了对你的赤诚的承诺为共和国的强大民族的伟大复兴超越奋起、志行高洁伟大祖国我的母亲愿你更加壮大美丽更加美丽富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使天荒地老爱你永恒——写于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作者简介刘天德:笔名:光磊,曾任安徽省界首市公安局机关党委书记、高级警官、中国郦道元文学院副院长、中华现代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安徽省、全国公安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报》杂志副总编、《南国文学社》副社长、中国散文学会北戴河创作基地文学院签约作家。先后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发表诗文500余篇,其中30余篇荣获国家级大奖。正式出版长篇小说《爱情日记》《警徽闪烁》《高墙内的女人》《父爱》(文学电影剧本)4部,第三届郦道元文学大赛一等奖、南国文学社第三届全国文学大赛金奖,第五届中国优秀作家。最近又荣获第二届世界华人文学奖•中国年度奖——《高墙下的女人》(长篇小说)、优秀电影剧本奖——《父爱》(文学剧本)、第六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名家等。2024-09-30
-
银龄进校园 文化永传承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五育”并举,增强同学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9月26号上午,中共安阳市委老干部局、银龄服务队、安阳市北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安阳市永安街小学联合举办了”迎国庆”剪纸作品展——“银龄进校园 文化永传承”活动,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剪纸艺术盛宴。中共安阳市委老干部局文明办主任宋尚东,安阳市北关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杨奎清,北关区关工委秘书长司万迪,安阳市永安街小学副校长李怀清,银龄服务队队长李如生等领导出席并亲临现场观看,6个班级的师生共260余参加了活动。剪纸,又称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2006 年 5 月 20 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 年 9 月 28 日至 10 月 2 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展活动现场,“非遗”传承人于桂林和李桂芬两位老师,向孩子们讲解了剪纸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让孩子们对剪纸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两位老师以“甲骨文”、“十二生肖”、“喜迎国庆”、“历史故事”等为主题的百余幅剪纸作品,图案精美、线条细腻、形象生动,吸引着每个孩子的目光,也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家惊叹于剪纸艺术的精湛技艺,那一把小小的剪刀,在艺人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之际,举办”迎国庆”剪纸作品展“银龄进校园 文化永传承”活动,对于师生们传承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活动使孩子们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也认识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它提醒着每一个人,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我们有责任将其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期待更多的非遗项目走进校园,让少年儿童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茁壮成长。(李瑛 孙连奎 李广庆)2024-09-30
-
陈宝璐|人到中年恰如秋,只言欢喜不言愁落叶似雨,枫红映秋。北方的秋意浓郁醉人,家乡的秋岁撩动我心。行走在落叶缤纷的大街小巷,仰望纷飞起舞的片片枫叶,享受叶触发丝时陶醉的快乐,有一种心随景走的悸动,抒发着美的意境。一季枫红,灿然了一个明媚的世界,绽放出金秋的靓丽风姿,枫红,浅落,明艳动人,远远的将那道道霸气的火红放肆地植人们的眼中,如灼灼芳红,令人不可忽视,不能移眸,不禁心花怒放,心也不自觉地随着枫叶蹁跹。跟着一缕清风来到享有“太行之尊”美誉的国家级地质公园王莽岭景区,满山遍野的枫叶已经燃烧起来,枫红如火似霞,在风中舞动,犹如一株株炽热的情感在荡漾,将季节点缀得异常亮丽,将秋天装扮得分外妖娆,将一年的风景美到极点。放眼望去,没有边际,穿梭在其中渺渺茫茫,犹如行走在秋的长长的画廊里,依依之情,难以言表。秋天,是一首优美的诗篇,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它以深情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秋色图景,而在这画中,每一片枫叶都是秋的精灵,用绝美的姿态,诠释着生命中唯美的风景。漫步在王莽岭公园,我如痴如醉地欣赏着火红的枫叶,它如同我的恋人,与我深爱,如同我的挚友。与我相依。一片片,一枝枝,一树树,烂漫动人。我在它的怀抱里徜徉,在它的情意里缠绵、陶醉。微风吹来,枫叶如同一个美丽的姑娘,向人们频频招手,阳光洒下,枫叶仿佛一只只眼睛,在向人们微笑;雨滴落下,枫叶又恰似一个个弯腰的礼仪,向人们点头。它是秋天的使者,它是季节的深爱。火红的枫叶把人间最澎湃的激情都倾囊相赠给了秋天,丝毫没有“秋风吹过尽潇瑟”的伤感。漫山的枫叶抚摸着秋的肌肤,亲吻着秋的脸颊,沉浸在爱的光晕里。红透的山层林尽染,枫叶妩媚在厚重的深秋里,娇媚灵动盘旋在连绵的山峦与起伏的沟霭之间,漫铺通幽曲径处,飘舞在斜阳路途中,点缀秋的色彩。密林深处,枫叶血染山谷,如墨彩涌动的画绢,万般妖娆,栩栩如生。叶如霞丝,烟如飘云,似款款秋情落幕山林,蜿蜒曲折的山路及山林中的云雾。那一道道秋丝,在风中舞蹈,染红深秋瓣落无痕。秋风徐来,枫林掀起层层微波,枫叶簌簌而动,不知名的鸟儿在林间欢快的追逐跳跃。整个枫林一片哗然,好像正在上演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充满了勃勃生机。在这柔和的秋色里,我静静地聆听着秋风的歌唱,声音温柔而深情。满山的红枫在风中轻轻摇曳,让我欢腾的心充满了对这个世界所有美好的崇拜,我摘下几片红色的枫叶,细心地怀抱大自然给我礼物,没有了都市的喧嚣,此刻的心境,是人生难得的一种享受。这几片小小的枫叶好似我岁月的书鉴,细心呵护着我心灵的书卷。那片片飞扬的红叶散落在我的足下,我总是轻轻的捡起,将它捧在手心,感受着它的温度,仿佛感受到它所经历的风霜雨雪,仿佛读懂了它的寸寸柔情,读出了枫红的灵魂……在公园的一角,那位身着一袭红衣的女子悠扬的琴声直击我的心灵,我顺音而寻,听音而来。漫步前去洗耳恭听她带给我的音乐盛宴。楚凡之音,高山流水一样美妙的音符牵动着我的每根绷紧的神经,抒情的曲调将我的整个身心都放松在深秋落叶飘零的明媚时光,唯美的音乐和枫红醉心的秋色相呼应,令我陶醉其中,让我成为浓郁深秋中那个独爱红枫醉秋色的赏秋人……片片红枫见证着一份豁达的心境,沉淀着丝丝缕缕的情愫。此时此刻,我深情地感受到了秋韵的温馨与静谧,这种境界,就像一首美丽的诗篇,让人沉醉其中,我闭上眼情,让思绪随着秋风飘荡,仿佛可以看到时光被遗忘在九天之外。一抹秋韵在林中穿行,如同追寻着秋日的诗篇,那满眸如火般的枫叶,宛如调色盘上的热烈的色彩,为深秋这幅画卷增添了浓烈的情感。偌大的王莽岭公园在枫红掩映下,仿佛被兰香熏陶过的霓虹,令山水陶醉。这醉人的秋红,何处去寻?而这醉人的枫红已成为我诗文中的主角,在绚烂的秋色中,以笔墨为媒,在诗篇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片片枫叶渲染着大地,染红了满山遍野,染红了乡间村落,染红了林荫小道,更染红了婆娑岁月。其壮美之色,让人心旷神怡。它历经风霜的磨砺,名符其实的装点了秋色瑰丽。我爱红枫的浓烈,因为它用火红的生命为金秋添彩,把秋天的激情点燃;我爱红枫的浪漫,因为它用优雅美丽的姿态对待生命的历程;我爱红枫的奔放,因为它用斑斓的叶子装扮着逐渐走过的秋日,展示了视死如归的胸怀,燃尽自我的风采。枫叶的精神启迪我们,只有奉献,才是快乐;只有给予,才是充实。人生的秋天,因为有了红枫色彩,就会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美丽动人。秋色无边,静美怡人。秋天是美丽的,而秋天的枫叶又是秋天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只因红了那一树叶,才会美了这一季的秋……作者:陈宝璐,笔名亮剑,大学学历,山西晋城人,高级政工师。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郦道元文学院签约作家,郦道元文学院副院长,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第五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作品先后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全国及文学微刊发表。八次获得全国文学大赛一等奖、金奖。来源:散文悦读2024-09-25
-
「视界晨报」于春生|中秋念月中秋时节,夜色似水,皓月如盘。每逢此时,我便想起了故乡潍坊的中秋念月。“月儿”是一种用面粉、红枣制作的面食。“念月”是中秋之夜故乡极富地方特色的祭月形式。晚清潍县翰林梁文灿诗作《蝶恋花·中秋》,对“中秋念月”时的情景作了精彩的描述:“八月中秋分一半,枣饼层层,面镂千花瓣。枣上插香香不断,小儿对月声声念。亭亭火树蒿灯转,灯尽归来,忙底分神馔。雪藕冰梨堆满案,一家男女团圆宴。”小时候,每逢中秋临近,母亲便领着我到南门外柳树行子去赶集,买得上好的小麦,后步行到西门大街的磨坊去磨面。磨坊女主人称好重量,遂将布袋里面的小麦均匀地摊铺在石碾上。随着女主人一声“得儿”的喝叫,被黑布蒙着双眼的小毛驴,便拉动着沉重的石磙子,围绕着碾盘转动起来。转了一圈又一圈,随着石磙子的不停转动,麦粒儿渐渐被碾碎了。磨坊女主人跟在毛驴的后面,不时用小笤帚将散落碾盘边上的麦粒扫到石磙子底下。毛驴拉着石磙子不停地转动,被碾碎的麦粒儿便渐渐变成了细面面。这时候,母亲便坐到另一间屋的簸箩前,将罗面用的细罗摆放在簸箩中的两根木撑子上面。历经多年的摩擦,两根木撑子顶部细滑锃亮。磨坊女主人看麦粒已磨成细粉,遂喝停毛驴,将碾盘上的面粉扫进簸箕里,然后倒进细罗中。这时,母亲一手扶着木撑子,一手前后晃动着细罗,白细白细的面粉便纷纷扬扬地洒落在簸箩里。娘对我说:“第一遍罗出的面粉称为“头罗面”。这“头罗面”比粮店供应的‘八一面’( 每百斤小麦磨取八十一斤面粉)还要细白。用头罗面蒸出的月儿既白又亮,吃起来格外筋道,口味也好。”娘边说边用布袋将“头罗面”单独盛放起来,专备制作“月儿”用。中秋节一大早,母亲便忙活着做“月儿”。她制作月儿的题材广泛,图案多样,常见的有石榴花开、富贵牡丹、二龙戏珠等,我最喜欢的是“嫦娥奔月”。母亲先将两块饧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反复揉搓。母亲告诉我,面团揉得越细越匀,蒸出的月儿就越白越亮。面团揉好,母亲将其擀成两个厚薄均匀、大小相仿的面饼,将煮好的红枣,由内到外,一个挨一个,一圈连一圈,密密麻麻地立放在底层面饼的上面。然后,将另一张面饼不偏不倚地覆盖在红枣上面,这被称为做“月盘”。接着,母亲随手拿起一块揉好的面团,双手对搓成匀细条状,将其围置在月盘顶层边缘,母亲用她那灵巧的手指尖左捏右掐,一圈漂亮的花瓣儿便做成了。随后,母亲开始制作嫦娥、桂树和玉兔。娘将一块稍大的面团,揉搓,捏拿,不时用小刀在面团上刻刻划划,用簪子、梳子在面团上点点压压。一会工夫,嫦娥的造型做成了,俊美的脸庞,凹凸的身段,比例协调,栩栩如生。随后,母亲又拿起一块稍小的面团,三团两捏,一只玉兔的雏形便团捏而出。娘用剪刀在面团顶部一剪,用小刀轻轻向上一挑,再经简单拿捏,玉兔头上的两只耳朵便竖起来了,母亲将两粒红小豆捏压在玉兔头部两侧,玉兔那一双红红的眼睛便出现了。母亲将做好的一个个“月儿”摆放在盖垫上,用半干不湿的笼布盖好,以备蒸用。“月儿”做好了,烧火蒸“月儿”就是我们的事了。那时,做饭烧的是大锅底,左侧是木制风箱,右侧是泥盘炉灶,风箱、炉灶之间用铁制喇叭筒连通。烧火时左手推拉风箱,右手用小铁铲随时往炉灶里添煤。烧火,那可是个技术活,推拉风箱力度要均匀,忽快忽慢灶火不稳。往炉灶里添煤要看火候,添加过早,煤烧不透,容易造成浪费;添加太晚,炉灶里的火容易熄灭。蒸“月儿”大约需要四十分钟。在这四十分钟的时间里,既要不停地推拉风箱,又要适时地往炉灶里添煤,这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苦累可想而知。姐弟约定好,各推拉五十次便换人。我烧火最认真,也最卖力。风箱推拉均匀,适时添加煤灰…… 月儿快蒸熟了,用草编制的锅盖上面冒着丝丝的蒸气,整个屋子里弥漫着“月儿”浓浓的面香枣香气味。夜幕降临,月亮渐渐升上了夜空。母亲领着我们,将小桌、小凳搬到街门口。母亲挑选出最为中意的“月儿”摆放到木制食盒中。我端着食盒,小心翼翼地将它摆放到街门口的小桌上。将白天采摘的又鲜又大的蓖麻叶覆盖在“月儿”上面,穿过蓖麻叶,将点燃的香插在“月儿”中间的红枣上。夜空静寂,群星璀璨,月亮奶奶绽露出慈祥的笑容。我虔诚地仰望着月亮,心中默默地祈祷:感谢月亮奶奶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年景,祈盼月亮奶奶给家人带来幸福、团圆和吉安康。默祷完毕,哥姐弟妹便端坐在小方凳上,声情并茂地咏诵起“念月歌”:“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麦子一个了,念月饼了,好年景了,念耙榖糇了(潍县方言:“耙榖”即窝窝头,生活艰苦年代,人们把“耙榖”切成小方丁,淋湿粘上面粉,下在汤水里煮熟,即熬成“耙榖糇”,类似“面疙瘩汤”),家里盖高楼了,念煎饼了,骡子马子一大天井了。”啊!家乡的中秋之夜,如诗似画,如梦如幻。悠长狭窄的巷子,分列路旁的路灯,宛若长串的珍珠;上空飞翔着蚂蚱、螳螂和蝙蝠,它们也赶来分享这幸福欢乐的时刻;巷子两边各家的街门口,端坐着的是一群群“念月”的稚童。男孩,女孩,仨一堆,五一伙,童声阵阵,神情专注。此起彼伏,抑扬顿挫。一张张稚气未脱的笑脸,一声声银铃般的詠诵,饱含着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与赞颂,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念月”到了高潮阶段,巷子中一些德高望重的长辈便出现了,他们相约在一起,从南到北,来到每一家的街门口,欣赏着家中巧妇制作的“月儿。”看到他们来到我的家门口,我赶忙起身恭迎,拔出点燃的香,掀开鲜绿的蓖麻叶,请他们欣赏。“啧啧!快看,于庠家的‘月儿’做得真好,又白又亮!这嫦娥奔月,图案精美,做工精细,嫦娥、玉兔做得像真的一样。”夜深了,我端着“月儿”回到家,依偎在母亲的怀抱。“娘,街上人都夸咱家的‘月儿’做得好。”这时,劳累了一天的母亲,脸上露出了幸福欣慰的笑容。作者简介作者:于春生,原山东省口岸办主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山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化网作家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写作学会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主席,南国文学社顾问。先后荣获“中国实力派优秀作家”、“2020年中国最美作家”、“国际华人优秀作家”等荣誉称号。所写散文多篇在全国文学创作大赛中荣获特等奖、金奖、一等奖。其中,散文《母亲的寿衣》荣获“和平崛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文学创作大赛”散文奖特等奖;《醉美塞班岛》、《塞班岛观海》、《清河碧水寄深情》先后荣获“全国首届、第二届、第三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一等奖”;《梦幻清江醉美人间》荣获“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金奖;《师爱如母》荣获“全国万商联杯让爱飞翔公益征文大赛”二等奖;《塞班岛观日出》荣获“蝶恋花杯”(国际)华人文学大赛二等奖;《美哉—七仙岭》荣获“桂林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二届文学艺术大赛最美美文奖”;《中秋念月》、《醉美烟台山》、《陶之瑰宝享誉全球,先后荣获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讲好山东故事,守护齐鲁文化根脉”三等奖等。散文“中秋念月”,在南郊宾馆举行的“第四届”讲好山东故事,守护齐鲁文化根脉”颁奖典礼上,被选为范文朗诵。2024-09-18
-
魏来安:山河履痕 行者无疆——阅读许道连撰著《山河履痕》记履痕,就是人生的轨迹。前几日我收到许道连老师撰著的《山河履痕》文集,甚是喜悦。许老师是我多年的文友,且趣味相投。收到文集我如获至宝,一口气阅读了数篇,仿佛神游万重山。冥冥中唐人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就在足下。也验证了潘漠华老师在《回望》中的描述:“许多不相识的人们,在我过来的足迹上,又加上错乱的新的履痕了。”,许老师的《山河履痕》让我慕名祖国山河。有道是:“皆慕名者,盖因其情而致其善耳。”我老师许道连,现供职于安徽省霍邱县财政局,会计师、高级采购师,政府津贴享受者。2016年加入安徽省作协,又为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望月文学》杂志特约作家。其作品先后在《安徽日报》《安徽财税报》《安徽经济报》《天津城市快报》《东海日报》《潮州日报》《马鞍日报》《华东旅游报》《皖西日报》《大别山晨刊》等报刊刊出,同时,还在《江淮文学》《作家平台》《分水岭》《香落尘外》《时花文学》《同步悦读》《百木春深》《文学沙龙》《今日头条》等文学刊物及网络发表大量文学作品。并组织编辑出版《霍邱风情》,参与编辑出版《现代散文网精选集》《中国当代优秀作家散文选》《香落尘外散文集萃》等文学书集。作品《漫话姜家湖》和《异乡同源话松滋》分获中国作协《文艺报》社和中国作协《中国作家》杂志二等奖,在中华文艺全国文学创作大赛中多篇作品获奖,并纳入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许老师在《人间仙境紫薇山》中描写到:“巢湖北郊有座山叫紫薇山,并不是山体外形象紫薇花而得名,而是取自天上的紫微星而得名。人们为什么用“薇”而不用“微”呢?是一种习惯还是赋予它紫薇般的诗情“花意”,我不得而知。但山上的溶洞,洞口有个亭楼式建筑,上方匾额所书“紫微洞天”,用的仍是这个“微”字。两侧的楹联“紫气腾盈纵横十里生秀色,微风荡漾经纬万方蔚雅怀”。也找不到“薇”字。看来用天宇之星的名字作为山名、洞名更具浩瀚之气,恒久之意。这也许是我去过几次紫薇洞若有所思的一点感悟吧”。阅读罢,又让你《走进白马尖》:“我曾去过一些名山大川,被那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奇观折服过,被那里丰厚的人文景观吸引过,它们也都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人生阅历的一部分。而白马尖却别有风味,它纯天然,更原生态。山中没有亭阁和寺庙等人工建筑,除人行步道外,少有人工雕凿的痕迹。这是一方多么原始、纯真的神圣之地啊!”是啊,祖国山河的确让人流连忘返。在读《小城月色》时“不知从什么时候,小城的月亮变得孤独起来。住在小城的人们是难以看见明亮的月亮的,因为高高的楼房总是挡住了人们想一睹月亮真容的视线。即使你走进大街的中间,你望见的月亮也不是那么清澈、明亮。高楼的装饰灯,门市的霓虹灯以及光亮的路灯,使得月亮失去了古老的韵味。人们习惯了在阳光下忙碌迁徙,在路灯下穿行,却没有时间仰望小城清风夜空中的那一轮月亮。我想,即使是古时文人墨客生活在当下的市井小城中,也很难写出“月破云裳花弄影”“月落鸟啼霜满天”和“春江花月夜”美妙诗句来;孩子们也很少听到大人们讲述“嫦娥和玉兔”,“吴刚月中砍桂树”等美丽传说;青年情侣们更少了“月亮走我也走”“月亮代表我的心”那份浪漫和忠贞。一段沉思的文字,让读者感慨万千。但《厚重淳朴的古运漕》“南倚大别山脉,西襟豫地,北负长淮。而运漕属含山境内, 裕溪河、牛屯河将其环抱其中, 东临长江,西近巢湖。相传,夏禹治水“凿东关石梁为渡漕”时,这里有了自然的河流,久经流沙淤积变化,逐步形成为“蓼花洲”。 南朝梁武帝派东魏大将军侯景引兵渡江,开发了这片荒芜的土地。三国时,曹操举兵伐吴,在这里屯兵,为行军作战和粮草运输之便,继续开挖漕河。明朝成化年间,运漕镇由河名衍化而成。看来两地以“蓼”作为地名是因为多生长蓼草的缘故”。又让你回顾历史。读《秋行老街古巷》时,你仿佛,“行走在古巷之中,仿佛穿越了时空,望见一队队推着满载货物的木轮小车,吱吱呀呀地穿街而过;又仿佛望见一群玩童用带有铁钩的竹竿,推着铁环沿石板沟痕叮叮当当地你追我赶,奔跑在街巷之中;耳旁仿佛听到从远古传来的歌谣:“鹅卵石路面羊肠子街,木板铺面挨个儿排,那酒店的酒幡抬头可见,八面商贾招摇而来”。的确,在古巷中随处可见一些老字号商铺,什么“承古斋”“徐天元伞店”以及铁匠铺、假山盆景、根雕工艺店、酒楼、茶社等,展现了时代的风采。那《窗棂上的牵牛花》,可见自然界的生命。你看“牵牛花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当我顺着它的茎寻找它的根时,发现它是从院内花盆间的地砖缝隙中生长出来的。它不需要施肥,也不需要浇水,如大地间自然生长的小草,对生长环境从不挑挑拣拣。只要有土壤,有阳光,借助于一堵矮墙,一段疏篱,一棵树木,哪怕一堆瓦砾,都可以生根,发芽。即便匍匐在地,也紧贴着大地的胸膛,尽力攀爬。此时,若是得到一点支撑,便毫不含糊,舞蹈飞旋而上,向着阳光,向着天空,以昂扬的姿态,竭尽所能,朝更高、更远的地方蔓延它的生命力: 绿意盎然,花朵绽放,潇潇洒洒,笑迎晨曦与月光。”美丽而富有生命的文字,带读者又步入新的生活。再读《秋韵平江路》你又仿佛“漫步在古巷中,老宅住户大多是开着“小轩窗”的房屋山墙,还有后院。灯光下随处可见从青砖墙头、墙脚、桥基石缝冒出的树枝杂草,多情的柳枝轻拂雕花瓦当,婀娜多姿。在小河与旧宅老屋狭小的通道间,商人们贴墙放着一个小方桌和两个高脚凳形成一个小单元,间隔着一字摆开供游人们吃烧烤喝啤酒。坐在这里的人们边饮酒畅谈,边听小桥流水,看桨摇船移,观繁华街景,显得是如此悠然惬意”。跟随文字,“当你走出古巷穿过石桥折返老街,此时,从茶楼上传来悠扬的评弹小曲,那曲调唱腔在街巷中久久回荡,令我心醉,使我痴迷。再回首望一眼这古朴灵秀的平江路,不禁感慨”。——啊,好一副现代人的“清明上河图”。翻到《秋韵马鬃岭》时,“虽然是枯水季节,但散落在山间的瀑布仍飞流不断。水流之处,积水成潭,潭水碧蓝幽深,清澈见底。躺在水下正晒着太阳的,那白的,黄的,黑的以及红色的小石块,在粼粼碧波中折射出耀眼的光彩。由此使我想起了四川黄龙的五彩池,相比之下毫不逊色。在水中还不时游弋着不知名的山涧小鱼,相互追嬉,吞食着水面上的浮叶和杂草,令游人不时驻足观赏。”让人心旷神怡。跟随文字“我们徜徉在山谷中,行走在溪水旁,那金黄色的,橙色的,红色的树叶随着秋风在空中纷纷扬扬,或飘落在栈道上,或洒落在溪水中,斑斓的树叶随溪水流向谷底,流向远方”。借用“碧云天,黄花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那美妙的诗句,来描绘深秋的马鬃岭,真是诗人的另一番意境。在深秋时节的马鬃岭,那景色之美,是一种成熟的美,一种奉献的美。阅览《山河履痕》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造化和神奇,给人们带来享受的同时,让读者感悟到人生只有经历了少年的求知和砺练,人生才会绚丽多彩。有道是:读书的人读的不是书,是人生。在豆蔻年华,读到的是多姿多彩。在耄耋之年,读出的是豁然自足。当你坐在生活的前排,生活会磨练我们的经历。我们要珍惜这些可贵的东西,永远不要放弃前进的机会,把握好生活赐予我们的每一个胜利的契机,让我们留住生活的每一缕灿烂阳光。作者简介魏来安,字旭,笔名秋枫,男,安徽省定远县人,毕业于安徽大学。原来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党委书记。现任来安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滁州市散文家协会副主席、郦道元文学院副院长、中国现代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现代文化报(网)副总编;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安徽作家研修班学员;《青年文学家》《南边文艺》《南国文学》《黄河文艺》《中散北戴河基地》签约作家。其撰著的散文、诗歌、小小说等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和网络刊登发表。散文集《十月的秋》《夏日和风》等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和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诗歌集《写在春天》由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图书并被北京清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文学馆、安徽省图书馆等收藏。2024-09-10
-
魏延庆|沁园春·教师节走笔【沁园春·教师节走笔】秋色铺云,玉露凝霜,邺下峥嵘。看杏坛桃李,芬芳暗许,弦歌不辍,钟吕宏声。教海无涯,舟山有径,润得青衿燃慧灯。逢佳节,凭千般书信,德泽丹缨。曾经共客南城。幸师道,尊前忆此生。有海棠争艳,幽兰催鼓,诗书漫卷,夙夜勤耕。化雨春风,藏名秋水,师者仁心椿茂庭。微吟罢,念师恩似海,倾我忠贞。【望海潮·甲辰年教师节有怀】七朝都会,三曹神韵,兰章赫奕文峰。铜雀画桥,圭塘钓客,参差年少衰翁。弹铗看萍踪。古今多少事,都付匆匆。邺水汤汤,春秋残梦已成空。卅年邺下情浓。有三湖夜雨,十里春风。琴瑟杏云,流苏竹影,弦歌不辍藏龙。还念魏家璁。嗟潮来潮去,谁是英雄。夙夜追光不止,来去自从容。作者简介魏延庆 (1971.10-)男,笔名瘦石,校园诗人,青年学者,副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七子诗社成员,现任安阳师范学院档案馆、校史馆馆长。已出版专著《与智慧一起成长》、诗文集《空谷见幽兰》《弄菊香满衣》《流年美如斯》《再顾已倾城》等11部,作品获全国诗歌大赛一、二等奖,入选全国首批“红色记忆芯片”数据库、大别山干部学院培训教材、《上海滩诗叶》等。2024-09-10
-
杨虹 | 南墙南墙作者 / 杨虹终究是要和解在秋天初起生命的砝码穿孔咖啡豆被揉碎手冲的温度滚烫恰到好处夏天收拾起蒸笼风醒来了南墙没有破绽橘色的墙任由字黑着脸拉长静默看着人间思维缜密是人的特长一只叫金鱼的猫从不瞎咋呼空气弥漫求生的滋味猫换个姿势 选择跪姿舒服而已 不为求饶眯着眼睛 无所事事教会你淡定坚强坐八望九女主人忙完了与我在店门前 合影她那么潮 却无尽温柔原来 人们亲手塑造了南墙却在秋天到来之际用温度 瓦解了它注:南墙咖啡,一家有调性的城市咖啡馆,手冲咖啡,猫一只,书若干,闲散,自由,穿越。作 者 简 介杨虹,笔名归隐,居福建福州,以一颗赤子之心,拥抱自然,坚持原创,做最真实的自己,好学、敏思、乐享、不羁,专长音乐、写作和植物画,同城生活美学的倡导者和领航人。南国作家学会理事,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会理事,西散南国文学签约作家,中国文化报编辑,拥有个人工作室“一方阁艺术之家”。2023年5月荣获全国第三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一等奖,第五届中国当代实力作家奖。2024-09-03